>>您当前位置:首页 -> 宁夏日报周刊 -> 建设美丽新宁夏
异地商会发展中的“宁夏数字”
2019-09-06 07:14:34   
2019-09-06 07:14:34    来源:宁夏日报

  编者按:商会,是市场经济的组织者。近年来,我区加大指导力度,先后在北京、上海等省市建立了16家宁夏商会,全国各省市也成立了26家宁夏异地商会,形成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抱团发展的新格局。

  异地商会在深入开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推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积极搭建服务平台,引导企业家树立新发展理念,加强宁夏对外交流合作,促进会员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抱团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做出了积极贡献。

  这些异地商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从数字上折射出我区民营经济一步步迈向繁荣的变化。


甘肃宁夏商会:凝聚浓浓乡情 携手共创辉煌

  几年前,宁夏人袁强在甘肃开了一家小小的牛肉面馆。

  每天清晨4时起床,直至深夜,靠着为人实在、诚信守约,袁强的生意红红火火,但也有自己的苦恼:“没有资金扩大店面,再辛苦只能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偶然的机会,袁强遇到了甘肃宁夏商会常务副会长张君。张君邀请他加入商会,并主动与银行对接,为他解决了35万元资金缺口。这笔资金犹如一股活水,让袁强的事业活泛了起来。他学习其他商会成员的好经验,扩大了店面、丰富了菜品、提升了质量,再加上勤劳苦干,生意一年一个台阶。如今,袁强已成立了拥有1000多平方米的宁夏伊盛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宁夏与甘肃相邻,在甘肃的宁夏人不少。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宁夏籍在甘民营企业就有50多家,个体工商户超过2000户,注册资本超过30亿元,年纳税总额约2.8亿元,解决劳动就业岗位2万个。

  单打独斗还是抱团发展?在甘肃的宁夏企业家们把手握了起来。2013年9月,甘肃宁夏商会成立。“凝聚乡情,整合资源,自愿互助,共同发展”,成为商会的目标。

  想大家之所想,急大家之所急,帮大家之所需。商会聘请了法律顾问,建立律师每周四坐班制度,为会员企业提供法律帮助,已为会员企业调解纠纷20次,提供法律咨询1000余次,协调争议100余次。同时,紧盯会员需求,定期走访会员单位,听取意见,召开解难题服务会及会员座谈会共30次,为会员企业协调解决资金8000万元。

  携手共进、抱团出海,会员企业发展越来越好、势头越来越强,回报家乡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

  去年,商会接到海原县罗山乡的求助电话:“大量西瓜滞销,甚至有的烂在瓜地!”借助会员单位的力量,商会四处拓宽销售渠道,联系外地商贩上门收购西瓜,帮农民销售西瓜1500多吨,销售额达280万元。

  张君在甘肃省经营一家手足外科医院,团队有丰富的治疗经验。在第二届宁商大会上,张君签订协议,投资4000多万元,创建了银川手足外科医院。

  商会还大力宣传宁夏各市、县的交通、资源、产业、水电、园区等优势及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同时,有效发挥商会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发挥商会的人脉优势,搭建政府和企业招商平台、实现信息互通、产业互动,架起宁甘两地经贸往来的桥梁。

  “近几年,我们也明显感受到,宁夏越来越关注民营企业的发展,营商环境建设的非常好。我们这些走出去的宁夏商人,不仅要在外面闯出一番天地,也要回到家乡有一番作为,为宁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张君说。(秦一舟)


上海宁夏商会: 凝聚广泛力量 助力地方发展 

  在他乡单打独斗经商难,这曾是萦绕在许多客商心头的大难题。

  2016年,上海宁夏商会成立,不仅为企业家搭建了一个交流信息、共享商机和维护权益的平台,还为企业与政府搭建起联系沟通的桥梁。

  3年来,上海宁夏商会坚持“浓乡情、聚人气”的宗旨,积极招商引资、以商引商,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商会会员企业涉及医院医疗、现代农业、建筑设计工程、金融投资、证券服务、机械制造、电子科技、交通物流、文化教育、法律咨询、餐饮服务等多个行业和领域。

  去年,商会了解到上海孙桥溢佳农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新型保温保湿材料广泛应用于设施农业,能有效避免农作物冻害后,多次与其对接,促成其到宁夏投资办厂。

  一直以来,彭阳县红梅杏屡受冻害困扰,导致产量大大受损。2018年,商会推荐上海孙桥溢佳农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前往彭阳县做保温实验,有效解决了红梅杏春寒中受冻的问题。借助在设施农业方面的优势,该企业还在中卫市引进水果西红柿新品种,开展大面积种植,带动当地百姓增收致富。“能为宁夏的百姓做点事情,我打心底高兴!”该企业董事长卜崇兴说。

  在服务来宁投资企业的同时,商会还帮助不少在上海的宁夏籍企业家壮大规模、做强做优。

  每天18时,都是宁夏印象盐池滩羊上海体验店的高峰期,人来人往、热闹不已。每逢节假日高峰期,该餐馆更是需要提前2天订座。提及“一座难求”的“秘籍”,企业负责人笑着说:“多亏了商会鼎力相助。”

  创业之初,餐馆生意十分平淡,平日主要靠老乡介绍就餐。后来,该餐馆加入商会,与其他会员交流,共同研究经商之道,经营逐渐有了起色,在上海也打开了知名度。

  近年来,上海宁夏商会还在组织培训、融资合作等方面提供支持,不断提高会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截至目前,上海宁夏商会会员达75家,比刚成立时增加1倍。在服务企业的同时,上海宁夏商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开展扶贫济困活动。“我们在宁夏南部山区调研时发现,许多孩子生活条件好了,更向往精神需求。他们期望去外面看一看、走一走。”上海宁夏商会秘书长刘健说,他们启动了“星光助学项目”,每年挑选一些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品学兼优的学生,到上海的高校、科研院所等地参观体验。想法一经提出,立即得到会员单位的大力支持,有人联系住宿,有人对接高校,还有人募捐经费。

  今年1月,参加第一批“星光助学——知行上海研学营”活动的10名孩子踏上了“上海之旅”。

  “我们计划筹集200万元善款,把这项活动长期开展下去,鼓励孩子们努力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刘健说。(记者 姜 璐)


  宁夏福建总商会: 在成长中见证闽宁情 

res01_attpic_brief.jpg

宁夏福建总商会是闽宁合作的重要载体。记者 高菲 摄

  西吉县偏城乡车路沟村村民渴望摆脱贫困,却因缺少资金,一些项目迟迟没有实施。2017年,宁夏福建总商会积极参加自治区组织实施的“百企帮百村 助力脱贫攻坚”行动,在车路沟村投资10多万元,启动建设项目3个,在进一步完善村委会基础设施的同时,为16家特困户进行危房改造、建起牛棚并购置铡草机,使他们的生活和生产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今年宁夏福建总商会主动请缨,充分体现“四好”商会的社会责任担当,在偏城乡伏垴村定点帮扶,将投入10万元,实施野鸡、野兔人工饲养项目。

  在偏城乡助力脱贫攻坚,只是宁夏福建总商会及其会员企业积极参与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各项活动的一个节点。

  宁夏福建总商会自1997年成立以来,在闽宁两地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会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现已有11家分会,共有会员1860余人,代表着5600家闽企和8万名闽商,活跃在宁夏大地。

  宁夏福建总商会会长黄添进就是闽商的代表。1988年,当时18岁的黄添进告别福建家人,揣着借来的3000元来银川谋发展。他在银川火车站附近租房生产糕点。2013年,黄添进投资1.3亿元在银川德胜工业园区建起一座现代化的食品加工厂,创建麦尔乐品牌。发展至今,麦尔乐食品有限公司拥有国内一流的生产线,目前经营月饼、面包、蛋糕等几大系列近200个品种,年产值1亿多元。连锁店已发展到40多家,完全实现了中央工厂的生产配送和饼店现烤相结合的经营模式。

  9月4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黄添进表示,宁夏福建总商会在成长中见证了福建宁夏对口帮扶协作从当初单向的扶贫解困,迈向经济合作、产业对接、合作共赢的新阶段。目前,闽商在宁夏经营的范围比较广泛,主要经营房地产开发、建筑材料、食品加工、餐饮娱乐、教育文化等20多个行业100多个产业,在宁闽企年产值350亿元,安置当地劳动力10万多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万多人。

  多年来,宁夏福建总商会充分发挥着联系在宁闽商、闽企的桥梁和纽带,是闽宁合作的重要载体,是在宁闽商、闽企获得信息和服务的重要平台。

  宁夏福建总商会成立20多年来,组织会员企业积极参与经济、公益活动,为宁夏招商引资1500亿元,捐资助学、扶贫帮困、抗震救灾、修路建桥等捐助金额达1.3亿元,安置当地人员就业10万余人,还成立了见义勇为基金会,莆田籍闽商在西吉县捐建了西吉莆田小学,泉州南安籍闽商在同心县捐建了同心南安小学。

  宁夏福建总商会被国家民政部评为全国先进社会组织、被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评为全国“四好”商会;被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命名为“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连续15年被自治区政府评为招商引资先进商会。(记者 高 菲)


北京宁夏商会: 借助独特优势 搭建合作平台 

  第四届宁商大会上揭晓的2019年度助力宁夏发展优秀商会名单中,北京宁夏企业商会名列榜首,会长邵东涛说,商会要借助独特优势为家乡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北京宁夏企业商会成立于2008年,做好政府的助手,企业的帮手,守初心,担使命,截至目前,会员企业近400家,会员企业资产总额600亿元,已上市的会员企业5家,主板上市的企业3家,在新三板挂牌的会员企业1家。会员企业涉及环境生态、生物医药、工业设计、互联网、矿产资源、高科技电子、家居装饰、机械设备制造、时尚影视等10多个行业和领域。商会的会员企业八成是在北京注册的企业家,两成是在宁夏注册的企业、在北京的分公司负责人。商会是对接着各个社会资源的桥梁和纽带。

  邵东涛是宁夏中宁人,中学时就读于中宁鸣沙中学,18岁离开家乡上大学,曾先后任职于中央办公厅、民航总局办公厅、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国民用航空局信息中心等单位。现任北京宁夏企业商会会长、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生态环境同学会会长等社会职务,并受聘为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企业导师。虽经历多重身份转换,但他始终牵挂家乡的发展。“我们的会员企业家和我一样,都是从宁夏走出来的,虽然在不同行业打拼,但我们心里都惦记着家乡,关注家乡的发展变化,都愿意为家乡多做点实事。”邵东涛说。博天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商会的会长企业,近年来累计在宁夏投资近20亿元人民币。其中包括为宁夏宝丰能源集团等大型工业企业带来工业水系统整体解决方案,让生产更绿色。助力自治区建设美丽新宁夏,在银川、石嘴山、吴忠以及西夏区等多个地区积极贡献专业力量,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商会会员企业已在宁夏投资达30多亿元;2019年有望落实投资10多亿元。因为合作,回家的机会也更多,邵东涛说:“每次回到家乡都有新变化,这也为我们在家乡投资兴业、带动经济发展提供的了强有力的信心。”

  邵东涛说,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部署有序推进,也为宁夏和京津冀之间的合作提供了难得的机会。下一步,邵东涛准备筹建京津冀宁商联盟平台,加强京津冀三地宁商的交流与合作,由北京宁夏企业商会发起,联合天津宁夏企业商会、河北宁夏企业商会,共同成立“京津冀宁商联盟”,旨在深化京津冀宁商的产业衔接,共同搭建商会政企合作的平台,让京津冀三地宁商更好地协同发展。(记者 张 贺)


宁夏江苏商会: “小成长”见证“大变化” 

  “宁夏江苏商会通过联系政府、联系会员、联系企业、联系省内商协会等方式,促进了会员内部信息沟通、企业相互帮助、资源共享。近年来,我们与异地商协会开展交流互动达100余次,使商会和商会党组织成为会员学习交流、创业发展、融资服务、回馈社会的平台。”9月2日,在宁夏工商联异地商会工作座谈会上,宁夏江苏商会会长尹树高如是介绍。

  今年恰逢宁夏江苏商会成立10周年,在不断发展中,商会取得了一系列亮眼的成绩:先后被全国工商联和自治区工商联评为“四好”商会;连续多年被自治区政府评为招商引资先进单位;被江苏省表彰为“五好”江苏商会。

  从无到有、由小变大,宁夏江苏商会的成长构筑着宁夏经济发展的细小脉络,也见证着宁夏民营经济发展的变化。

  “我是16年前来的宁夏,这些年来,不仅自己的企业有了发展,江苏宁夏商会也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逐渐壮大的过程。”说起商会一路以来的发展,尹树高的记忆回到了十多年前。

  2003年,尹树高从江苏南京初到宁夏。由于没有直飞航班,交通只能依靠火车,颠簸了37个小时后,尹树高终于到达银川。刚下火车,眼前的一切让他至今记忆犹新:人少,车少,绿色少,这是一个缺乏现代气息的地方。

  饶是如此,这片热土仍然深深吸引着尹树高:“小城不小,这里蕴藏着很大发展潜力。”克服了环境、条件等困难,企业在宁夏扎了根。从最初的信息咨询、中介服务到后来的实业发展,企业有了规模,渐渐走上正轨。

  几年间,像尹树高一样奋斗在宁夏的企业家渐渐增多、行业交流沟通逐步深化。随着来自江苏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成立商会的时机也日渐成熟。2009年,在大家的一起努力下,宁夏江苏商会成立。

  “刚成立的时候,会员并不多,商会的活动影响力也有限。10年过去,沧海桑田,商会规模也有了大的提升。”尹树高说,目前,宁夏江苏商会有会员单位300多个,主要从事能源化工、装备制造、商贸流通、食品生产销售、房地产开发建设、创新科技、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培训咨询、装饰装修等20多个行业;5万多名江苏籍人士在宁创办企业达到6000多家。

  近年来,宁夏江苏商会在服务政府、服务社会、服务会员有了长足进步。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参与协助配合各类招商活动60次,签定框架协议总投资1500多亿元,其中,落地项目57个,到位资金1000多亿元;通过各种渠道开展献爱心、回馈社会的活动累计60余次,捐款(物)1800多万元。

  “这些年,正是因为宁夏营商环境的改善和各项好政策的落地实施,为商会、企业发展提供了好的平台和服务。”尹树高说,宁夏江苏商会也将继续努力,为宁夏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海 蓝)

【编辑】:石卿
【责任编辑】:贺璐璐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